经常有朋友问我这个问题,我都是毫不犹豫地说是佛教。由于澳洲是个西方文化普及的国家,大多数的人都是基督教徒,而马来西亚的朋友多数又说自己是“拜神的”, 所以我说自己信奉佛教就显得有点另类。 通常在这种时候朋友就问我佛教到底是说什么,问我它是不是类似基督教这样有圣经,有上帝,有上帝的儿子耶稣;或者很吃惊地问我是不是吃素的,不能喝酒的等等。
我都说不是。朋友们都露出一种很困惑的眼神,像在说:“你怎么那么不虔诚?”
其实不管在马来西亚还是这里很少人对佛教有真正的理解。马来西亚很多华裔家庭都把“拜神”或“道教”都说成是佛教了。拜神指的是烧香拜四方鬼神,天公,土地等;道教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很多人连老子都没听过就说自己是道教的);佛教源于二千五百年前释迦族王子释迦摩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出的人生道理。
对我来说宗教说穿了就是要让人有精神上的寄托。人生有很多不如意的事,碰到一些困难,挫折时宗教有时就能填补一些心灵上的空虚感。我对佛教就是取其精神,但一些自己觉得做不到的(像持终生素)就不必勉强了。但这并不说明我不虔诚,因为释迦摩尼佛初创教的时候就从不勉强信徒终生持素。
"那么你们是不是要每天念经?”朋友又问。当然不,佛教的中心思想的传播并不是全靠经文的。为什么?因为经文是梵文的阿,我又不会梵文。
然后就问到最难回答的问题了:“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个典故说的是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忍让别人就是远离纷争的办法。在佛教里这是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但在许多西方人眼里这却是弱者的表现。不过佛教讲求的是心灵上的平和,这肯定和争强好胜的心态背道而驰吧。
活在当下
这是个相当难懂的道理。“当下”指的就是现在。人要快乐,就应该把握现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懊悔着过去,期望着未来。人生是无常的,未来是否会来到很难说,而过去已无法挽回,为什么不接受它,让它过去呢? 这样个说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很多人认为不展望未来既是不思进取,满足于现况,无疑是消极的态度。
放生,助人,慈悲为怀
这句话更不得了。我有个朋友反应很快地说,现在这种弱肉强食的时代,太过善良反而会遭人欺。也不是没道理阿,在马来西亚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雨天开车时如果见到路边有个人向你招手你会停下来吗?很多人会忙摇头说不,万一是强盗怎么办? 针对这点我也不否认,其实宗教和很多别的东西一样不是绝对的。释迦摩尼佛说这句话时是在二千五百年前比较单纯的社会,在现在这种世风败坏的年代当然我们应该见机行事嘛!随着时代的变化宗教不应一成不变。
对我来说正派宗教推崇的都是良好的价值观,所以我并不会到处说佛教比其他宗教好(不像一些人到处毁谤别人的宗教信仰)。个人觉得只要是带有理智地去信它 (不是迷它),不走极端路线,任何宗教都会改善人心,带动人格上的升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Excellent blog !!! so true ~
Post a Comment